澳门新濠影汇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统计资料 > 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

 

2015年一季度广东消费品市场情况分析

  内容摘要:本文分析了2015年一季度广东消费品市场运行的基本情况、主要特点和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消费品市场  分析

 

  2015年一季度,广东消费品市场平稳开局。全省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26.98亿元,同比增长10.0%,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1.3个百分点。

 

图1 2015年1-3月广东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情况(%)

   

  从全国范围看,2015年一季度广东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继续领先各省市,占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4%;增速比全国平均低0.6个百分点,比上海高2.2个百分点、比北京高3.4个百分点、比浙江高3.2个百分点,比江苏高0.3个百分点,比山东低0.8个百分点。

 

表1  2015年一季度主要省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增速

地区

总额(亿元)

增长(%)

     全国

70715.3

10.6

     北京

2383.4

6.6

     上海

2366.0

7.8

     江苏

6405.8

9.7

     浙江

4479.4

6.8

     山东

6473.3

10.8

     广东

7327.0

10.0

  一、主要特点

  (一)乡村消费品市场增长快于城镇。

  受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稳步升级和农村商品流通网络建设逐步完善的带动,乡村消费品市场日益活跃。一季度,全省乡村消费品市场零售额875.68亿元,同比增长10.1%,增速继续高于城镇消费品市场;城镇消费品市场零售额6451.30亿元,增长10.0%,占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8.0%。

  (二)批发零售业零售额稳步增长。

  一季度,全省批发业零售额795.36亿元,同比增长12.4%。其中,限额以上批发业零售额438.77亿元,增长14.4%。全省零售业零售额5789.62亿元,增长9.8%。其中,限额以上零售业零售额2422.23亿元,增长8.5%。

  (三)住宿餐饮业经营继续好转。

  一季度,全省住宿餐饮业零售额742.00亿元,同比增长9.4%,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2.4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零售额263.35亿元,增长6.8%,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3.0个百分点。

  (四)基本生活品销售平稳增长,通讯器材销售畅旺,石油及制品销售下滑,汽车销售形势不容乐观。

  吃、穿、日用等基本生活品销售平稳较快增长。一季度,全省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粮油、食品类零售额增长21.0%,饮料类增长21.3%,烟酒类增长18.3%,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0.5%,日用品类增长23.3%,增速均高于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总体。

  通讯器材类商品销售畅旺。一季度,全省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95.71亿元,同比增长28.4%,增幅居各大类商品销售前列,比上年同期提高6.8个百分点。

  受油价连续下调影响,石油及制品类商品零售额大幅下滑。一季度,全省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455.44亿元,同比下降10.2%,拉低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0.7个百分点。

  受部分城市施行汽车限购政策等因素影响,汽车类商品零售增长明显放缓。一季度,深圳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汽车类商品零售额89.86亿元,同比大幅下降48.9%。同期,全省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汽车类商品零售额811.17亿元,增长1.5%,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18.4个百分点。3月当月,全省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汽车类商品零售额253.14亿元,同比下降5.7%。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其它主要大类商品销售中,金银珠宝类零售额增长13.7%,化妆品类零售额增长12.0%,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增长17.2%,中西药品类零售额增长16.0%,文化办公用品类零售额增长23.8%,家具类零售额增长14.6%,增速均高于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整体。

  (五)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网上销售增长迅猛。

  一季度,全省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157.72亿元,同比增长57.8%,占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2%,拉动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个百分点。与此同时,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大力拓展互联网营销业务。一季度,全省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客房收入3.91亿元,增长92.8%;实现餐费收入3.09亿元,增长1.5倍。

  (六)粤东地区消费品市场增长较快。

  一季度,珠三角9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92.30亿元,同比增长9.7%。其中,广州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7.82亿元,增长11.6%;佛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6.45亿元,增长9.6%。受汽车销售大幅下滑拖累,深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缓慢,一季度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78.10亿元,同比仅增长1.0%。

  同期,粤东4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24.23亿元,增长11.5%。粤北山区5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8.67亿元,增长9.1%,增速比全省平均低0.9个百分点。粤西3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2.62亿元,增长9.7%。

  二、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消费提升受制于宏观经济形势增长放缓。

  当前,宏观经济增长动力仍显不足,实体经济提振乏力,经济增长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对扩大消费和提升消费信心带来不利影响。房地产价格居高不下,居民购房、租房压力持续加大,对日常商品消费产生较大的挤出效应,城乡居民商品消费意愿和行为趋于谨慎保守。

  (二)汽车、石油及制品对消费增长的拉动力减弱,市场缺乏新的消费热点。

  汽车消费面临限购、限行等政策的约束,石油及制品零售额增长继续受到价格因素的影响,在新的刺激消费的政策尚未凸显的背景下,吃、穿、日用类消费表现平稳,大宗消费品很难再保持前几年的高速增长,消费品市场缺乏新的强有力的热点商品的带动和刺激。

  (三)新兴业态分流传统商贸消费。

  电子商务快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购物模式和消费行为,打破了传统消费的地域界限,对本地传统商贸企业经营带来巨大冲击。网络购物以其较大的价格优势、丰富的购物选择、方便的购物方式,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而传统商业企业实体店同时面临销售增长放缓和人工、租金等经营成本快速攀升双重压力,盈利能力大为减弱。一季度,全省零售额最大的100家限额以上百货商店零售额同比仅增 0.6%,增速明显低于行业平均增长水平。

  (四)市场监管仍需加强,网上销售亟须规范。

  当前,互联网销售业务迅猛发展,活跃了消费品市场,同时也为有序市场的维护带来猝不及防的挑战。利用互联网或网络电商平台进行制假售假,由于其形式多样且比较隐蔽,不仅增大了相关部门查处的难度,也加大了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难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构建安全可信的消费环境,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迫在眉睫。

  三、几点建议

  当前,全球经济仍将处于深度调整之中,经济增长动力虽有所恢复,但疲弱走势难有明显改观。国内经济发展进入“三期叠加”的新时期,调结构、转方式、促改革成为新常态,区域不平衡、产能过剩、房地产持续调整等矛盾将进一步凸显。广东消费品市场受国内外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仍将面临许多不确定因素。但随着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和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各项政策措施的实施,稳增长效应将不断显现,广东消费品市场发展将面临不少有利因素。

  为促进消费品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提高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

  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稳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改善居民收入增长预期。积极推进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基础教育、保障性住房以及最低生活等保障体系建设,扩大社会保障范围,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消除城乡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

  (二)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开拓新型消费领域。

  完善养老、健康、教育、文化等服务消费的政策,加大旅游消费、家政服务、信息消费等消费热点的培育力度,鼓励商业企业发展体验式消费、无店铺消费、定制消费等新型消费模式,促进新型电子产品、智能家电、节能环保汽车、环保家居建材等绿色循环消费,以形成有效、持续的消费热点,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

  (三)积极推动电子商务发展,大力拓展新型消费模式。

  紧紧抓住国家促进信息消费的各项政策机遇,积极引导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网络营销,创新服务模式;支持百货商场、连锁企业、专业市场等传统流通企业依托线下资源优势开展电子商务,实现线上线下资源互补和应用协同;合理规划电商发展布局,整合物流、仓储等资源,完善电商基础配套设施,加快孵化和培育本土B2C电商巨头,增强电子商务对消费品市场的提升和带动作用。加快推进核心商圈无线网络全覆盖,大力开发新型商业APP,建立基于电子商务的新型流通业态,引领消费新模式,最大限度减少消费外流。

  (四)加大市场监管力度,营造安全、绿色的消费环境。

  随着消费水平和消费能力的提高,城乡居民对消费的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继续加大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力度,深入持久地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违法犯罪活动,从严整治严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增强群众消费安全信心。另一方面,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快对电商发展过程中一些尚待解决的法律问题进行相关司法解释;加强对电商的监督管理,规范电商平台竞争秩序,切实保护消费者正当权益,促进电商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供稿单位:贸外处

                                                                             撰    稿:谢洪芳

 





 

相关链接: